今天,是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日;明天,是北京奧運閉幕日。

歷史猶如一幅巨大卷軸,世人不能預知其尚未展開的部分。五十年前,金門廈門發生海陸空大戰;誰會料到五十年後,金門廈門成了小三通口岸,商旅絡繹不絕。五十年前,台灣在動員戡亂時期,蔣介石正值二次連任總統,且在籌劃修改臨時條款無限期續任;誰會料到五十年後,台灣已經解嚴,二次政黨輪替,且四次直選總統。五十年前,毛澤東高舉「三面紅旗」,後來又發動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;誰會料到五十年後,鄧小平主導的「改革開放」能有今日局面。五十年前,中國遍地的「土高爐」騰笑國際;誰料到五十年後,全世界都看到李寧「飛簷走壁」點燃了奧運聖火……。

五十年,金門變了;五十年前毛澤東原想用鋪天蓋地的砲火打下金門,五十年後金門卻形同兩岸的政治臍帶。五十年,世界變了;冷戰結束,共產主義破產,全球化的經濟運動推倒了意識形態的壁壘。更重要的是,五十年,兩岸變了;不再聽到「解放台灣」或「漢賊不兩立」之類的口號,取而代之的是「共創雙贏」。

歷史猶如一幅巨大的卷軸,拉高視野,可以看出一條清晰的「中心軸線」。在八二三那個年代,兩岸的鬥爭被化約成「領導人與領導人」的鬥爭,一方說「殺朱拔毛」,一方說「消滅蔣匪」;或化約成「黨與黨」的「國共鬥爭」,一方要打倒共產黨,一方要消滅國民黨。不過,即使在那樣的年代,這幅歷史卷軸仍然隱伏著一條中心軸線,那就是「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」的路線競爭(即使大半是口號),這是一條「訴諸人民」的政經體制與社會理想的競爭;因而,一方楬櫫「解放台灣」,一方標舉「解救大陸同胞」。也就是說,即使在那個年代,「人民」仍然是歷史的中心軸線,兩岸的政權皆須以「順天應人」來自我合理化與正當化。


展閱巨幅歷史卷軸。往後看看,向前看看。當年為「反共保台」浴血犧牲的中華民國,竟然今天被台灣有些政客說成「外來政權」或「賣台集團」;經歷三面紅旗及文化大革命的中共政權,如今卻似因北京奧運,浴聖火而重生。果然,歷史猶如一幅巨大卷軸,世人不能預知其尚未展開的部分。

不過,歷史卷軸仍有一條中心軸線,那就是政府必須「順天應人」,必須回應「人民」對民族、民權與民生的期待;這是一條八二三砲火沒有打斷的軸線,未來也將持續延伸開展,不可能以武力切斷。


【2008/08/23 聯合報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青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